“40歲之前,我幾乎不怎么說話,整天就是看門診、做手術。后來慢慢學著開口,現在不僅要自己講,還要帶著團隊一起,把艱深的醫學知識轉化成老百姓聽得懂的話。”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婦三科主任、主任醫師、博士生導師周堅紅這樣描述自己的轉變。
作為我國婦科內分泌領域的權威專家,周堅紅從醫37年來,為40余萬名患者解除了病痛,為2萬余名患者成功實施了手術。而如今,這位曾經與手術刀相伴的“寡言醫者”,已成為行走的女性健康知識傳播者。
近十年來,她利用業余時間進山區、下海島,完成了1000多場科普講座,現場受益群眾超過10萬人次。她參與創建的18個名醫工作室,培養了300多名基層婦科醫生和500多名科普講師,將女性健康知識普及到各地。
2025年“中國醫師節”,中央宣傳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發布“最美醫生”名單,周堅紅位列其中。
周堅紅開展公益講座。
周堅紅的轉變始于2010年。當時,她在全省率先開設了更年期內分泌門診。接診過程中她注意到,許多女性正因更年期綜合征,經歷著生理和心理困擾,甚至影響家庭和工作,但這一病癥的公眾知曉度卻非常低。
“因為患者缺乏醫學常識,很容易相信非專業人士的建議,而且往往難以描述清楚身體狀況,導致問診效率很低。”于是,周堅紅開始“攢”患者。她記錄下問診人的姓名、聯系方式,每積累到30至50人,就會利用晚上的休息時間,為她們做一次公益講座。
漸漸地,周堅紅發現,她的更年期門診已經需要秒殺才能搶到號,慕名邀請她為女職工做公益講座的單位也越來越多。與此同時,城市女性開始重視更年期健康,而農村地區仍是一片空白。
“農村女性對更年期認知淺,更容易延誤最佳治療時間。”為此,周堅紅開始將科普陣地轉向鄉村,每年的送醫下鄉也成了雷打不動的約定。
一次,周堅紅到紹興新昌門診,69歲的陳女士聽說后,特意穿著紅色大衣、戴著紅色帽子,早早地等在診室門口。
“我這次來就是看一個遠道而來的恩人,讓她瞧瞧之前那個抬不起頭的老太婆,現在多么精神。”陳女士被更年期疾病折磨了十多年,內心的苦悶無法向丈夫、兒子傾訴,一度深受抑郁困擾。
直到聽了周堅紅在當地的一場科普講座,她才下定決心找專家治療,“如果不是周主任,我肯定要在痛苦里煎熬后半輩子,聽了講座才知道原來我的毛病是能治的!”陳女士說。
這樣的故事,在周堅紅的行醫路上不勝枚舉。
周堅紅開展公益講座。
如今,周堅紅的義診和科普工作已不僅限于浙江,還深入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新疆、青海、西藏、福建等地。2016年3月,周堅紅組建更年期“花樣年華”健康科普講師團,目前已吸納全國各地科普講師500余名。他們深入鄉村田野、海島山區,每年開展上千場健康科普活動,年均直接受益人數達10萬余人。
持續多年的公益科普,讓周堅紅“紅”了,邀請她為女性做公益講座的組織機構越來越多。她的線上科普課中,許多單條瀏覽量超過百萬。
“我下周復查的號掛不到,可以幫忙加號嗎?”“這個藥的吃法我忘記了,您再指導下。”“最近睡眠很差,也沒有力氣去鍛煉,是不是要調整下方案?”在周堅紅的社交賬號里,有500多個科普公益交流群,每個群里除她本人外,還有三到五人的團隊幫助群友答疑解惑。如今,科普公益交流群的總人數累計達20萬。
“周老師既是名家,也是‘網紅’,更是我們的貼心大姐。”一位曾經被診斷卵巢早衰、無法懷孕,后經過周堅紅治療,成功生育兩個孩子的80后患者徐女士說。
從原本的內向不善言談,到如今對著鏡頭侃侃而談,周堅紅坦言,這是公益帶給自己的力量。更讓她欣喜的是,在出門診時明顯感受到,女性越來越重視更年期健康。
如今,周堅紅即將迎來花甲之年,她坦言:“守護女性健康是我的使命。只要我還講得動,我會一直講下去!”
作者:王麗瑋 程曉薇
浙公網安備 33010202000574號
版權所有: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 浙ICP備05080900號-1
Copyright ? 2016 Women'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